教育是什么?教育从哪里来,教育要到哪里去?

2017-11-17 00:00上一篇 |下一篇

没错,你看到的题目就是“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我要到哪里去”的翻版。不是每个人都要思考“我是谁”的哲学问题,但思考“什么是教育”则很有必要,因为无论你思考与否,问题就摆你的面前。

孩子的老师会不会和携程亲子园的老师一样?每天陪孩子做作业陪到发疯?送不送孩子去上补习班?家长会又要挨批了?孩子都沉迷手机和游戏了?“你再逼我我就自杀”,现在的孩子什么话都敢说现在的孩子一定要打才行?.....

孩子一方面给我们带来欢乐、希望,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带来从未有过的焦虑、痛苦、无奈。当然,关于教育的探索我们也从没有停止过。虎爸虎妈教育、赏识教育、环境营造教育、放养式教育、挫折教育.....我们发现每一种教育的支持者都有充足的理由以及“成功”案例去支撑其可行性。

作为一名职业奶爸,我历遍和思考过大多数的教育方法之后依然迷茫和束手无策。教育有时候真的很讲究缘份。孩子要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种缘份,家长遇到一种好的教育理念也要兜兜转转。又或许是诚心,我和京东大学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的陈静静博士有了一场不期而遇。

陈静静博士(左五) 、空中一号餐厅合影

我们的交流从轻松的午餐开始。陈博士说:“教育就是弄清楚孩子是怎样进行学习的”。这是一句很平淡的话,但对我简直是醍醐灌顶。因为只有把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过程弄明白了,我们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,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。正如人生的终极问题——我是谁。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是谁都弄不清楚又何谈未来?所以我非常认同陈博士对教育的定义。接着是谈孩子的未来,孩子的未来是考上重点大学吗?是赚到很多钱吗?现在的大学生,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停止了学习,甚至浑浑噩噩地过日子。说到赚钱或物质,我们发现未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,一旦得到便不再有激情。

人对物质的满足,非常的快,瞬间满足,然后瞬间厌恶。而唯有创新的意义重大、永恒。所以教育的方向是培养有创造性、独立思考力的人。

比如苹果手机、电脑操作系统、电脑蕊片、治疗疾病的特效药、杂交水稻....所有的这些都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,并且成为强国的根本。

我和陈博士的相遇只是偶然,而对于科乐多来说则是必然。因为科乐多的教育理念和陈博士的理念有诸多契合。

科乐多来自工业和科技强大的德国,教育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力,陈博士追求的也是如此,比如科技创新。科乐多通过让孩子触摸实验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,持续地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、想象力、创造力又得到了陈博士的赞许。陈博士说,让孩子参与到实验中去是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;孩子好玩、好动是天性,这是非常符合孩子学习规律的;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,形成爱学习,终身学习的习惯。

视频片段

我们知道,学习是一种深入的,很个人的一件事。人只有深入才可以让脑部的神经元更好地连接,才能够成系统的知识体系,以及形成价值观、人生观。但陈博士说,一个人要深入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安全感,只有安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,他才有余力去学习,才能产生自信心、自我效能,继而产生强大的意志力。而个人的安全感来自同伴、老师、家长,来自身边的环境。所以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有良好的社交,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都有好朋友相伴,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爱。让学生之间,学生和老师之形成一个共同体。这就是陈博士给我们带来的“学习共同体”。在一个“学习共同体”里面,同伴们敞开心扉,相互倾诉、分享,相互关爱,相互帮助,共同进步,欢场笑语,人格得到完善,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得到快速提升....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我们所追求和陶醉的吗?

反观现在的一些“学霸”,他们往往性格孤僻,看不起能力比他低的人,不愿意与别人合作,缺少团队意识而难有大成就。

晚上,陈博士和科乐多幼儿园、科学探索中心的老师们分享了她的“学习共同体”指导老师们通过观察和聆听去了解学生,去和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。观察即是通过学生的神态、肢体语言去了解孩子的内心,从而发现孩子的“困难”,帮助孩子成长....

老师们进行聆听实践

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分享,报告厅内气氛活跃、掌场四起。老师们热情高涨,大开眼界。董事长也深深被吸引,尾声时坚决成立科乐多教育贡献基金,每季度和年度将会对教育有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。

一个人获得别人的敬佩不一定是他的成就,往往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。陈博士的日常生活就是蹲在课室的角落里观察孩子,在扎扎实实地做着不起眼的事。更难得的是一直坚持,十年如一日。这也从另一方面突显了幼教工作的意义重大。也让参与学习的教师们深感自豪。

科乐多珠江新城办公室

陈博士和科乐多团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,对工作的具体开展、个案分析、策略跟进等问题展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