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 原因竟让人如此心痛

2020-07-02 14:40上一篇 |下一篇

2020年,注定不太平的一年
但再不太平,也比不过孩子的自杀更让人揪心

6月6日,山西中北大学大二学生小阳(化名)参加课程补考时被发现作弊,试卷被监考老师没收后,
无助地在座位上哭了近20分钟,离开考场后给母亲发了两条短信,随即在学校跳楼身亡。
他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:“妈,对不起,不要想我,我配不上。”




5月6日,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,要求5点交,而她还有25分钟来不及完成,便从高层坠亡。
她留下的两封遗书分别写着:“妈妈,对不起,这是我的决定。”“为什么,我干什么都不行?”

4月26日,安徽知名高中一名17岁高一学生,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。

4月13日,江苏无锡一名12岁女生,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。

4月12日,陕西商洛,一名初三女生,从教学楼三层自杀坠亡。


还有,那位世界第一可爱的女孩廖可欣,因为没按老师要求传达出”正确的正能量而坠楼身亡……
 
好不容易到等到疫情缓解,孩子们可以重回校园,
却没想到,比疫情更可怕的事件也不断发生在孩子们身上
两个多月来,类似的消息一次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内心。
每一条新闻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,和一个被彻底击碎的家庭。
 
别怨自杀的孩子太“娇气”,我们有真正理解过孩子的学习压力吗?

父母的童年是怎样的呢?



没有网络、没有电子游戏、没有社交媒体,
但同时也没有课后补习班、
没有熬夜才能做完的作业、
没有为了考重点学校残酷的竞争。
而现在的孩子,
这些却是日常
两代人成长环境的巨大差异
造成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
父母觉得自己 给予了孩子这么优越的条件
可在孩子身上,却是这样的体验:



从学校放学就到补习班上课
周六日又被各种兴趣班(也不知道是孩子自己 的兴趣还是家长补偿式的兴趣)填充
这样连轴转的日子从孩子一上小学就没停过
即使成人也需要假期也需要周六日的休息来调节身心呵


何况孩子
没有充分的休息,没有充分的自由玩乐
加上各种考试
不是一句“这是为你以后好”
现在都过不好,何谈以后?

每代人都与他们的前一代人格格不入  父母别用爱和给予来绑架孩子

不可否认,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确实丰富得很
家长们也觉得自己把最大的花销都放在了培养孩子身上
认为孩子,你们这样还不够幸福吗?
可是,幸福能和物质丰富
能和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能划等号吗?
现在的家长们动辄就说自己 以前怎么怎么样,
这个没有,那个没有,
但是你们有快乐,有自由 ,有空间,
没有过度的被关注和被比较
可现在的孩子却被紧紧地束缚在“唯学业上”“成绩上“


考个试不好,老师马上发家长群;
作业没按时交,家长群通告;
在校表现不好,家长就被请到学校;
开家长们,成绩不好的家长被老师批,家长抬不起头
回到家,孩子也没好果子吃
看看前面提到这些自杀的孩子
哪一个不是我们眼中的听话和爱学习的孩子呢?
如果有可能,也许大多数的孩子宁愿父母少提供点物质
多陪他们出去玩

少给他们报点补习班
多让他们有时间做自己 想做的事



过于功利的教育,只会让孩子、家长和老师都成为受害者

一项在上海的调查显示:24.39%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自杀想法,
15.23%的学生认真考虑过这个想法,
更有5.85%的孩子曾计划自杀,并有1.71%的学生自杀未遂。
《中国儿童自杀报告》指出:
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,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。
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,8个自杀未遂。

全球著名教育学家肯·罗宾逊提到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:
几乎一半的青少年感到压力很大,而只有33.33%的父母注意到了这种现象。
有近33.33%的青少年说他们倍感压力,而只有不到5%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压力很大。
超过40%的青少年说他们经历过头痛,而只有13%的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50%的青少年睡眠有问题,而只有10%的父母知道这一点。
大约有40%的青少年对进食感到焦虑,而只有8%的父母注意到了这一点。

一百多年前,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曾说过:

教育即生长,教育即生活

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

而当我们的孩子被剥夺了自由生长、自由生活

我们还能指望教育他们什么?

孩子们感到的所有这些压力,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
而他们总是会有承受不住的时候
孩子的成长本就需要时间
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


只是成人的压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,不断加强,
而这无形中投射到对孩子的教育上
各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言论喧嚣着
似乎孩子一天不努力,
一次考不好
就输掉了全部人生
其实,谁能一直是完美表现呢?
即使是成人,在工作中,在生活中,
不也常会出个错,开个小差吗?

我们为什么不对孩子宽容点,
为什么不从源头上关注孩子的成长,
相信他们,也让他们相信自己 ,
而不总是用外力去监督他们?
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平等相待,做孩子的朋友,
给孩子减压,从心里上多关心他们,



告诉他们一考不能定终身,
一时的挫折,更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。
 
一百多年前,纪伯伦就曾写下了著名的诗:
《你的孩子,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》

 

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孩子,
 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。
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,却非因你而来,
 
他们在你身边,却并不属于你。
 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,却不是你的想法,
 
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。
 
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,却不是他们的灵魂,
 
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,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。
 
你可以拼尽全力,变得象他们一样,
 
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,
 
因为生命不会后退,也不在过去停留。
 
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 
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,
 
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,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。
 
怀着快乐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,
 
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,也爱无比稳定的弓。

 
希望家长们,学会尊重孩子,别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替代品

对孩子,我们可以爱但不能溺爱,不能以爱之名扭曲;
可以引导但不可以控制,要让孩子放飞理想做回他自己;
可以和孩子正视眼前教育的功利性,但不能做为价值观教给孩子!
未来是孩子们的
每一位来到世界的孩子,都会有自己的舞台
而作为父母,要做的就是,让孩子放飞梦想
在自己的舞台上,迎风飞翔!



天生我才必有用!
未来是属于你们的,心有多大,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!